欢迎来到乐鱼平台游戏app·乐鱼棋牌

182-0397-0789 182-0399-7789
首页 > 产品展示

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与知行合一

浏览 时间 2024-02-07 作者 产品展示

  今天是立春,是春天的伊始。万物闭藏的冬季即将过去,生机勃勃的春季马上就要来临。春天是播种的季节。农民会在这样一个时间段,盘算好每块土地在接下来的一年种什么。对企业而言,也需要在春天播种,让种子不断生长,经历市场的温暖、酷热、秋霜、严寒,最终收获成果。

  那么,企业播种的种子是什么?怎么样才可以让这颗种子积蓄满生长的力量? 木爷职业生涯中近距离接触过不少优秀的企业。或许他们身处的行业不同、成功的路径不同,但有一点是相似的,那就是有清晰的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,并以此为底层逻辑和内核动力驱动着企业的持续发展,实际做到知行合一。

  什么是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?我们不妨发出三个灵魂拷问:我们在哪儿?我们去哪儿?我们怎么去?一个人、一个企业,如果能回答出这三个问题,那他就有了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。

  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,三者之间并没明确的界定,人们很容易将其混淆。管理学上一般这样区分:“使命”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,是企业希望解决的问题或满足的社会需求;“愿景”则是企业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,通常会比使命更明确、更具象化;“价值观”是用来指导成员行为的根本原则,体现了企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文化取向。以华为为例:

  使命: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、每个家庭、每个组织,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。

  愿景:成为全世界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,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。

  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,并不刻意区分三者区别,而是将三者合为一体。所以,我们不必纠结定义本身,而应关注它们对企业的真正意义:它们既是内部经营管理的起点,同时也承载了企业超越功利之上的道德追求和精神追求,能够说是企业的灵魂所在。

  企业与人一样,内在的意义感决定了生命质量。企业的灵魂也决定了它能走多远。

  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,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?木爷认为,人生本无意义,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去定义自己的生命意义,因此并不存在普适的人生意义。“我是谁?从哪里来?要到哪里去?”从短期看,这样一些问题最无用。拉长时间看,这样一些问题反而最关键。它决定了你相信什么,从而决定你能看到什么,进而决定你会追求什么,最后决定你会得到什么。因此,所有的人生境遇、成败、结局,最终都是自己人生哲学的果实。正如稻盛和夫所言:“最终决定人格的是哲学,我们总是依照自己的哲学度过一生。哲学的根基不坚实,人格的树干就长不直,长不壮。”

  “寻找人生终极意义”的命题听上去宏大而沉重,不少人有意无意地选择回避。但木爷始终认为,这是生而为人的权利同时也是责任,不可逃避,必须直面。唯有认真思考过终极意义的人生才有机会获得自由与幸福——先要承其重才能享其乐。否则,人生在世轻则浑浑噩噩、得过且过,重则犹如行尸走肉一般,获得幸福更是无从谈起。

  对组织而言也一样,构建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为组织“注入精神内核”的过程。企业是人的集合,只有通过成员共创并共享同一个精神内核,才能确保大家目标一致、想法一致、行动一致。短期看,它是事业同行人的北极星;中期看,它是组织同行人的筛选器;长期看,它是企业区别于别的企业的称重机。

  有人说,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口号,是赶时髦的作秀,是挂在墙上拿来看的。这种看法是相当肤浅的。使命愿景价值观作为企业的精神理念,虽然抽象,但抽象并不等于不存在,更不等于无用。相反,使命愿景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,有了灵魂,一个企业才能鲜活生动,从而茁壮成长。就像一个人,假如没有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,那就如同行尸走肉,即使短期内获得一些成功,但长久来看会缺乏后劲、泯然众人。

  第一,企业有了灵魂,等于拥有了自己的“指南针”, 指导企业“有所为、有所不为”。在面临抉择、取舍时,往往能够指导企业做出正确的决定。比如在财富管理行业,很多公司会经常面临以下这样一些问题:产品净值创新高了,要不要趁机广而告之、拉来更多客户,虽然我们明知高收益不可持续?别家公司采用非常规手段稳定了产品净值,我们要不要继续做那个“好孩子”?两个产品,一个产品虽然销售费率低但是适合投资者,另一个费率高但是不适合投资者,我们应该选哪个上架?等等。在面对选择时,决策者的内心总有一个声音,告诉他该如何做,这个声音,就是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。

  第二,一致的价值信念能够降低组织内部的沟通成本,上下同欲者胜,风雨同舟者兴。企业运行犹如机器,有几率存在磨合不够的地方,而价值观就充当着无形的润滑剂。企业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。一起共事的两个人,如果价值观不同,在面临具体决策时,可能都有道理,但是就是达不成一致。相反,如果底层价值观一致,那路径选择就会简单很多。正如查理芒格所说:“复杂的官僚程序不是文明社会的最好制度。更好的制度是一张无缝的、非官僚的信任之网。” 一家公司内,如果上级与下级、团队与团队、同事之间,能够在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下,互相信任、勇于担当,相信这将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。

  第三,深度共享的使命愿景是激发人心的助燃剂。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每个人的诉求可能不同,但只要使命初心一致、价值观相契,就非常有可能走得长远。以利相交,利尽则人散,唯以心相交,友不失矣。交友如此,企业管理也是如此。

  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: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归属与爱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。金融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,收入待遇也高于社会中等水准,低层次的需求已然得到了满足。只有更高层次的需求,更高的价值认同,才能驱使他不懈努力。否则,“利”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,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经济学中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根本原因。

  小作文风波之后,董宇辉收到了许多外界伸来的“橄榄枝”,为什么终究是选择留在俞敏洪麾下?其实事后他在和俞敏洪直播时,就已经坦陈了答案。他说:“从我们开始的第一天,俞老师就说过‘东方甄选带有很强的农业基因’。原因是我从小生活在农村,所以我对这句话会非常认真和看重。如果此公司持续发展,能够在农业、农产品、农村上有所作为,虽然可能作用很小,但或早或晚、或多或少一定会让农业公司的人、农民、农村受益,这都是我认为很重要且宝贵的事情,我愿意为这付出一生的努力”。

  在资产管理行业,如果一个公司只用金钱来留住基金经理,一旦有别的公司开出更高的价格,他就会弃我而去。相反,如果有彼此认同的事业理想,让他在工作中体会到更多的意义感、使命感,他反而不想离开,因为“万两黄金容易得,知心一个也难求”。

  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否有效的关键是要知行合一、落到实处,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如果只喊口号,那是假的“知”,能够践行的“知”才是真知。

  例如,很多企业将“以客户为中心”作为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,但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,实际做的都是很短视的事。要真正践行 “以客户为中心”,要求我们在做每一个决策的时候,都要首先思考这一个动作对客户有什么价值?是不是让他更方便?是不是让他体验更好?而不是让自己体验更好、自己赚更多钱。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,得出的结果会不一样,要做的事情也不一样。

  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落地,需要每一个团队、每一个岗位的参与。在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指导下,基于本职工作思考“我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”,并身体力行。以资管机构为例,投资团队需要扎扎实实把产品业绩做好;销售团队需要真正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、适配合适的产品;风控团队需要对投资风险进行专业的评估;运营团队需要尽可能缩短流程、提升客户体验;高管团队需要赏罚分明、率先垂范等等,这些都是在践行价值观。价值观只有在践行的过程中才能凸显价值,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。

  2014年,马斯克宣布开放特斯拉的所有专利技术,“任何人如果出于善意想要使用特斯拉的技术,特斯拉将不会对其发起专利侵权诉讼”,让人匪夷所思。他为什么做出如此选择,这不是将公司的核心机密拱手相让吗?因为他从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,从内心深处觉得应用新能源替代旧能源,但仅靠特斯拉一个企业,难以改变现有的能源格局。因此,他听从内心的召唤,选择通过共享自己的专利技术,让其他汽车厂商快速掌握关键技术、加速产品研制和扩大产能规模,从而推动新能源的普遍应用。特斯拉这个决策,使电动车行业总规模快速扩大,特斯拉作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自然也因此获益。

  以国内百年药企同仁堂为例,同仁堂三百年的发展,就是一部打假史。以同仁堂为原型的电视剧《大宅门》中,就讲了一个故事。药店创始人白氏家族的后人偷工减料,所制造的药不合格,白老爷子宁愿一把火把药品烧掉,也绝不低价售卖坏了名誉。那场熊熊大火,烧掉了几十万两银子,但是良知战胜了利益。在烧或者不烧的艰难选择前,白家终究是遵循了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的祖训,恪守“修合无人见,存心有天知”的本分,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,成为百年老店。

  知行合一,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只有不断地践行,全体成员才能从不信到将信将疑,再到浅浅地相信,最后到深信不疑,并自觉地落实在工作和生活中。

  一家企业能够从普通迈向卓越,并不仅在于他们相信的内容,更在于他们相信的程度以及执行的力度。

上一篇:烟台日报电子报刊 下一篇:【48812】ITMA ASIA+CITME2022展品预览丨常州庞大才智科技:用科技为客户发明中心价值